2025-03-11
作者:鐘繼輝
當春天的腳步與
全國兩會的節拍同頻共振
一場承載著國家發展希望
凝聚著人民殷切期盼的盛會
如期而至
2025年全國兩會
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的關鍵節點
更是邁向新征程
擘畫新藍圖的重要契機
兩會熱詞
清晰映照出國家發展的戰略方向
也精準聚焦著民生關切的熱點焦點
從科技創新的前沿突破
到經濟發展的穩健步伐
從民生保障的堅實舉措
到生態環保的不懈努力
每一個熱詞背后
都蘊含著時代發展的強勁動力
我們一起聚焦兩會熱詞
聆聽時代足音
凝聚奮進力量
共同期許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作為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標桿
以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
為代表的“新三樣”
不僅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更重塑了全球綠色產業鏈格局
本期“聚焦兩會熱詞”
為您解讀“新三樣”
“新三樣”的亮眼答卷
——外貿增長“新引擎”
近年來
中國制造綠色轉型優勢明顯
中國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
建成全球最大
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
風電、光伏發電等
清潔能源設備生產規模穩居世界第一
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
“新三樣”快速崛起
年出口突破萬億元大關
已成為外貿增長“新引擎”
充分體現了中國制造業
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
綠色低碳競爭優勢
成為中國制造邁向高端化
智能化、綠色化的一張新名片
數據顯示,2023年
我國“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1.06萬億元
首次突破萬億大關,增長29.9%
2024年
我國出口電動汽車
鋰電池和光伏產品再次突破萬億元
光伏產品連續4年出口超過2000億元
鋰電池出口39.1億個
創歷史新高
電動汽車年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
產銷量連續10年穩居全球第一
“新三樣”出口市場遍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全球受到廣泛歡迎
其中,光伏產品方面
2024年
中國光伏組件出口數量為8.2億個
同比增長約80%
自2015年起
中國便穩居全球光伏發電設備
出口國的領先地位
以通威為代表的
中國光伏企業
憑借技術優勢和價格競爭力
為全球光伏市場提供了難以替代的產品
“新三樣”的全球貢獻
——綠色革命“中國方案”
在科技與環保的交匯點上
中國正憑借“新三樣”
引領全球走向一個可持續的未來
它們不僅是科技創新的結晶
更是對環境保護的堅定承諾
標志著中國在全球綠色能源
轉型中的引領地位
通威保供ACWA POWER沙特Al Muwayh項目
首車組件發車
統計顯示
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
新增裝機容量5.1億千瓦
中國貢獻超過一半
中國出口的風電
光伏產品2022年為相關國家和地區
減排二氧化碳約5.73億噸
加上中國國內的減排量約22.6億噸
合計約占全球同期
可再生能源折算碳減排量的41%
中國新能源的全球貢獻
還體現在增加優質供給
讓全球消費者受益
為世界經濟增長
帶來新動力等方面
據公開信息
截至目前中國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開展綠色能源項目合作
與此同時
通過技術轉讓和項目本地化
普及技術進步
中國新能源企業
積極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助力合作方培育經濟新動能
通威高效組件助力塞爾維亞單體裝機容量最大光伏項目
全國人大代表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
通威集團董事局劉漢元主席
在全國兩會媒體見面會上表示
在“新三樣”中
光伏產業實現能源生產方式的完整改變
新能源汽車實現
交通方式的最大轉型
動力電池、儲能電池解決
能源轉型過程中的不穩定問題
這三樣結合起來
有效地相互聯手
相互協同
一起出海
不僅能對中國產業進行支撐
還能有效加快能源
向可再生能源為主的新興能源轉型
成為有效推動發達國家
欠發達國家能源低碳轉型進程的
主要產業支撐
使人類從原來的煤炭文明
石油文明轉變成
可再生能源發展新時期的文明
“新三樣”的破局之道
——與世界協同發展
面對部分國家設置的
“碳壁壘”和技術封鎖
中國“新三樣”的突圍
需要更深層次的制度與合作創新
對此
今年全國兩會
劉漢元主席建議
加大政策驅動力度
推動中國“新三樣”
產品、產線、技術、服務等
全產業鏈走出去
有力支撐并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支持中國企業
中國資本加快出海步伐
在廣大欠發達國家
和“一帶一路”沿線投資
建設新能源項目
為當地打造可再生能源發電基礎設施
由政府相關部門牽頭搭建
“新三樣”跨境貿易信息共享平臺
針對技術性貿易壁壘
管制措施、碳足跡認證等
及時解讀并向企業宣貫
提升企業的預警和應對能力等
通威高效組件亮相阿布扎比
劉漢元主席指出
怎樣的方式能夠
使中國制造的產品出海時
更加能夠被理解、被接受
與所在國家經濟發展
能夠更好協同、相輔相成
成為“新三樣”出海要思考的問題
可以根據不同國家、地區
不同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情況
控制好節奏
既支撐中國產品繼續走出去
又能夠使具備條件的國家和地區
適當把就業、制造產業發展起來
實現中國和所在區域的相互協同發展
通威與巴基斯坦Perfect Services簽署光伏組件供應協議
站在2025年的歷史節點
“新三樣”已超越單純的經濟概念
成為新時代中國發展范式的生動注腳
它昭示著
當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同頻共振
當產業升級與全球責任深度融合
中國制造必將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這場始于生產線
關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產業革命
正在重新定義發展的內涵與外延
在可預期的未來
中國新能源企業海外布局仍將持續
“走出去”決心不會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