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4
作者:中國網財經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作為助推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重要引擎,光伏產業逐漸成長為我國最具全球競爭力的工業門類之一,成為中國制造的新名片。 然而中國光伏一路走來并不是一帆風順,面對一次次挫折,行業是如何穿越周期、實現躍升的?其中科技創新又發揮了什么作用?近日,中國網財經《中國力量》欄目之“探尋新質生產力”特輯專訪了通威股份光伏首席技術官邢國強,聽聽他對于科技引領產業發展的真知灼見。
1
兩個“不設限”
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至今歷經多次“危機”: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2012年歐美雙反、2018年補貼退坡……每次“危機”都伴隨著行業洗牌與優勝劣汰,一些企業在嚴峻考驗面前倒下了,也有企業苦練內功、勇立潮頭。“通威對行業具有敏銳的洞察力。”邢國強稱,“我們審時度勢,早在2020年,行業主流還是P型技術的時候,我們便錨定N型技術并著手研發。”
在他看來,技術研發是通威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我們主導完成行業首條210 PECVD Poly電池中試線技術開發,率先在行業內推行大尺寸PECVD技術,據InfoLink統計,PECVD解決方案目前在TOPCon太陽能電池產能中占據了56%的市場份額,通威無疑是把PECVD推向產業化的領軍企業。” 除了TOPCon,通威在HJT、BC、鈣鈦礦/硅疊層等主流技術上進行布局,涵蓋幾乎所有太陽能電池、組件主流未來技術。各技術研發齊頭并進,各類技術路線也積累了豐碩的研發成果。
在中國光伏行業協會評選的《2023 年度光伏行業創新成果推介目錄》中,通威“高效硅鈍化接觸太陽電池(TNC)技術”以行業首創性與技術領先性成功入選,并成為行業內唯一入選的TOPCon電池技術。2024年12月,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發布《關于2024年度四川省重大技術裝備首臺套新材料首批次軟件首版次產品的公示(2024年第52號)》,通威太陽能自主研發的“高效N型TOPCon太陽能電池”憑借其在光伏電池領域的技術先進性和創新性,成功榮獲“四川省重大技術裝備首臺套產品”認定,這是通威太陽能首次獲此殊榮,也是四川省自2013年開展重大技術裝備首臺套認定工作以來,太陽能電池產品首次入選,實現了太陽能電池在四川省重大技術裝備首臺套名單中的零突破。
通威TNC高效組件功率及效率再破紀錄
“在通威發展的43年歷史長河中,技術創新始終是推動公司發展的主旋律,通威將科技創新擺在了公司發展的戰略層面,才有源源不斷的創新能量助力公司屹立于行業潮頭。”邢國強表示。他透露,通威有兩個“不設限”,一個是研發投入不設限,一個是人才培養不設限。“這都反映了通威對于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
據悉,通威股份光伏技術中心已搭建了技術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的雙通道晉升路徑,員工可通過技術專業深度或管理能力的不斷提升,獲得逐級晉升的機會;可橫向發展,通過輪崗或轉崗,實現個人職業寬度和能力的拓展。從進行采訪拍攝的會議室向窗外眺望,“通威全球創新研發中心”映入眼簾。就在2024年6月,HJT+THL電池首片下線,標志著通威全球創新研發中心正式建成投用。“通威全球創新研發中心無論是技術領域的覆蓋面之廣、車間面積之大,還是設備設施之齊全、中試產能之大、未來可升級能力之強,在行業來說,是獨樹一幟的。”邢國強稱。
他在采訪間隙向記者展示了這片意義非凡的電池,“這次下線的首片電池技術來源于通威歷時兩年半自主研發的吉瓦級銅互連中試技術,攻克了15μm細線寬銅柵線量產技術、柔性接觸連續電鍍、銅柵線異質結電池互聯等關鍵核心技術。”光伏行業市場化程度高,市場環境開放、主體多元、民營企業活躍、競爭充分、創新力蓬勃。“(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正是民營經濟抓住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過程中孕育的新機遇,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激活中國經濟活力的縮影。”邢國強表示。
未來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通威有著明確的規劃和方向。“我們將不斷提升技術創新的投入,推動從硅料、切片、電池、組件到終端的各環節技術創新。我們也將推進智能制造,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更可持續發展的工廠。此外,我們將繼續優化和整合光伏產業鏈,實現高效協同,并加大行業交流與國際合作,共同推動光伏行業的發展。”邢國強表示。
2
綠色轉型的重要引擎
2020年9月,中國提出“雙碳”戰略目標: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自此,我國綠色低碳轉型邁出了堅實有力的步伐,能源革命加快推進,綠色低碳能源保障能力持續提升。到2023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超過全國發電總裝機的50%。
“‘雙碳’戰略的實施將加速能源結構的轉型,推動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顯著提升。光伏作為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將迎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增長機遇。”邢國強認為,未來瞄準“雙碳”目標,在成本上,光伏在所有的可再生能源中已取得足夠的領先優勢,會成為一半以上到三分之二的未來一次能源的來源,并成為真正主流的可再生能源。
“為了實現‘雙碳’目標,光伏行業需要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提高光伏發電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光伏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他表示。而隨著“雙碳”戰略的推進,主管部門將有望出臺更多支持政策,為企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
“為了讓企業更好地進行研發創新,需要多方支持。”邢國強談到,首先是持續的政策支持,一貫的支持政策可以鼓勵行業長期穩定發展,也可以促進穩定的市場投資;其次是良好的行業環境,這就需要行業企業一同努力,通過正向的市場競爭與合作,推動技術共同進步,也可以形成尊重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氛圍。對于通威而言,“雖然我們的產品本身就是清潔能源,但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并不是輕而易舉的。”他提出,通威會持續在產品的全生命周期內進一步提高綠色化,降低生產過程碳足跡,加強產業鏈的低碳管理等。
通威全球創新研發中心組件生產線
3
未來的光伏
未來產業由前沿技術驅動,當前處于孕育萌發階段或產業化初期,是具有顯著戰略性、引領性、顛覆性和不確定性的前瞻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未來產業,是引領科技進步、帶動產業升級、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選擇。
2024年1月,工信部等七部門發布了《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在“未來能源”的部署中涉及光伏。“光伏是未來20-30年全人類最大的新興行業。”邢國強稱,光伏技術作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的發展將極大地改變人們的生活和能源使用方式。
在他的設想中,未來的光伏與儲能系統的深度融合,可以實現能源的高效存儲和利用,提高能源使用的靈活性和可靠性;光伏也可以和微電網系統融合,實現島嶼和偏遠地區的穩定供電,為這些地區提供可靠的電力供應,實現能源獨立,降低建設電網系統的成本;光伏與交通工具結合,隨著光伏材料的柔性和輕便性提高,未來的交通工具,如汽車、火車甚至飛機,都可能集成太陽能電池板,實現部分能源自給,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光伏還可以應用于農業種植、智能家居、穿戴設備、城市建設等方方面面,為社會帶來更大的價值。
為了實現這些多元化的應用,他認為,未來光伏電池的主流技術路線將呈現多元化發展的趨勢:n型電池技術,尤其是TOPCon和HJT技術,將憑借其高轉換效率、低衰減率以及良好的工藝兼容性等優勢,成為市場的主流;BC類電池技術也將成為不可忽視的力量。BC類電池以其高效、低成本的特點,在光伏市場中將占據一席之地;同時,隨著鈣鈦礦等新型光伏材料的研發和應用,新型材料電池及疊層電池也將為光伏行業帶來新的技術突破和市場機遇……
“總的來說,未來光伏行業電池技術的主流技術路線將是多元化、高效化、低成本化的發展趨勢。各種技術路線將相互競爭、相互促進,共同推動光伏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邢國強表示,“在這個過程中,通威將不遺余力地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和技術發展趨勢,加強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幫助行業生態向好發展。”
在采訪的最后,他借用了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的一句話:未來的中國智造將強勢崛起,以領先世界的規模、領先世界的水平,牢牢執住全球清潔能源行業的“牛耳”,帶領全球清潔能源技術革新進步,推動全人類綠色可持續發展。“這與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初衷一脈相承,通威作為行業龍頭,必將成為這一偉大事業的重要參與者與推動者。”邢國強表示。